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5篇

时间:2022-11-01 09:05:03 工作计划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5篇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计划要有科学性、严肃性。在计划面前不断的妥协,会让人丧失信心和斗志,会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风,会养成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质。所以,重视计划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5篇

篇一: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要有科学性、严肃性。在计划面前不断的妥协,会让人丧失信心和斗志,会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风,会养成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质。所以,重视计划的人,一定是工作出色的人;一定是目标明确、有事有条理的人。让计划和管理来规范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计划让我们知道大海的方向。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共有 12 名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及教研的基础上,关注各年级学生成长差异,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共享优秀资源,分享教学成果,在研讨中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找寻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不足在于,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如何集中大家的精力抓效率做好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亟待攻克的难题。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新三年发展规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及《xx 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 318 讲话精神等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专业意识,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学校“快乐课堂”理念,依托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团,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和评价水平。

 三、教研目标

 1、立足课程标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研究教法,提升教学实效。

 2、立足教学目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解决学生成长共性问题。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在明晰“快乐课堂”的教学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专题研讨,立足单元关注整体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增强学科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构建良好的学科教学教研氛围。

 (一)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1、继续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

 2、继续深化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3、系统学习学科本体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快乐课堂

  1、有序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统编教材的实施,认真研读、加强教法与学法的研究,通过区、集团、学校三级教研体活动,将“四史教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本学期,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周活动,积极探索,全面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

 2、聚焦“‘双线’教学的融合性实践”这一主题,加强双线教学衔接。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是一个整体。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方法互补。前者要为后者留出一定的空间,包括作业等,重在提示要求,具体安排可以留给教师结合学情自行布置。后者的教学应从前者所学内容引出,然后转入,重点深入,体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学习评价要从两者的学习内容的贯通中提炼要点,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根据“小学阶段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重点围绕等第制评价的校本化实施,具体关注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教师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布置等环节落实等第制评价工作;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参与活动等过程中的兴趣、自信心与成就感,推动快乐课堂的建设,促进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

 4、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三)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1、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

 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德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2、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区级层面,继续进行《单元视野下的法治教育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研究》。集团层面,继续进行《低年级的目标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在暑期的培训中,区教研员也推进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就是《“以案导学”在学科法治教育中的运用》,根据区教研员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四)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集团、学校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区教研、集团联组教研内容),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研究能力、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坚持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品质,注重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提升全区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 x 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新教材的培训与研究,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学科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要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 1-2 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对照先进教研组条件,积极创建学科优秀教研组。

 3、加强评价改革,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常态有效地发展。各校要健全道德与法治学科管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以促进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要加强新教材的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公民教育项目、心理辅导课程、学校德育活

 动等方面的统整,进一步体现本课程的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养成性。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3、学科基地学校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向全区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开展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各层面的培训、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优质课评比活动、学科专题研讨活动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等。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也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2、加强团队建设,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一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或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二是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健康成长。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品德、学科中心组成员会议;

 三月份

 1.武进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优课;

 2.学习道德与法治微课堂。

 3.武进区小学道德与法治专题教研暨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

 四月份

 1.常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优课;

 2.常州市小学道德法治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3.沿江七市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

 五月份

 武进区道德与法治评优课。

 六月份

 1.常州市公民教育评比活动;

  2.常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七月份

 1.本学期工作总结;

 2.下学期工作计划制订。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教学资源库的素材,积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制定本学期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结合本学段要求落实教学常规。

 十月份:开展教研活动,学科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加强交流,探究作业设计案例。

 十一月份:新教师汇报展示课,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老师们探究作业设计案例。

 十二月份:做好期末总结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期末评价。

 次年一月份:复习,期末测评。

篇二: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教 学 设 计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2020-2021 年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需求,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一些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学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 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 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 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 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教师首先自己要,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机构、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了解自己受到哪些加法律的保护,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

 三、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 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 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 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 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

 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 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 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 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 日

 期 教

 学

 进

 度 节

 次 备注 1 9.2——9.6 第一单元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3

 2 9.9——9.13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 中秋节 3 9.16——9.20 2、宪法是根本法 3

 4 9.23——9.27 2、宪法是根本法 3

 5 9.29——9.30 第二单元 3、公民意味着什么 2 国庆节 6 10.8——10.12 3、公民意味着什么 3

 7 10.14——10.18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8 10.21——10.25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

 9 10.28——11.1 第三单元 5、国家机构有哪些 3

 10 11.4——11.8 5、国家机构有哪些 3

 11 11.11——11.15 6、人民代表为人民 3

 12 11.18——11.22 6、人民代表为人民 3

 13 11.25——11.29 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3

 14 12.2——12.6 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3

 15 12.9——12.13 第三单元 8、我们受特殊保护 3

 16 12.16——12.20 8、我们受特殊保护 3

 17 12.23——12.27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3

 18 12.30——1.3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2 元旦 19 1.6——1.10 期末复习 3

 20 1.13——1.17 期末复习 3

  1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

 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

 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2)、杨依维权的途径:

 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王浩可以拨打 110 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 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

 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2 2 、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 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教学反思】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因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施宪法目的是有效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所以在整

 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1 .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 、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

篇三: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计划只是给未来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 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体实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可以更快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的《202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仅供大家借鉴!

  【篇一】202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共有 12 名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及教研的基础上,关注各年级学生成长差异,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共享优秀资源,分享教学成果,在研讨中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找寻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不足在于,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如何集中大家的精力抓效率做好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亟待攻克的难题。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新三年发展规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及《xx 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 318 讲话精神等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专业意识,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学校“快乐课堂”理念,依托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团,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和评价水平。

  三、教研目标

  1、立足课程标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研究教法,提升教学实效。

  2、立足教学目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解决学生成长共性问题。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在明晰“快乐课堂”的教学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专题研讨,立足单元关注整体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增强学科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构建良好的学科教学教研氛围。

  (一)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1、继续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

  2、继续深化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3、系统学习学科本体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快乐课堂

  1、有序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统编教材的实施,认真研读、加强教法与学法的研究,通过区、集团、学校三级教研体活动,将“四史教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本学期,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周活动,积极探索,全面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

  2、聚焦“‘双线’教学的融合性实践”这一主题,加强双线教学衔接。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是一个整体。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方法互补。前者要为后者留出一定的空间,包括作业等,重在提示要求,具体安排可以留给教师结合学情自行布置。后者的教学应从前者所学内容引出,然后转入,重点深入,体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学习评价要从两者的学习内容的贯通中提炼要点,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根据“小学阶段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重点围绕等第制评价的校本化实施,具体关注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教师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布置等环节落实等第制评价工作;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参与活动等过程中的兴趣、自信心与成就感,推动快乐课堂的建设,促进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

 4、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三)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1、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

  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德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2、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区级层面,继续进行《单元视野下的法治教育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研究》。集团层面,继续进行《低年级的目标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在暑期的培训中,区教研员也推进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就是《“以案导学”在学科法治教育中的运用》,根据区教研员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四)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集团、学校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区教研、集团联组教研内容),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研究能力、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二】202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更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的观念,以新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时代性。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级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教研活动的内容及措施

  1、备课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学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坚持课堂教学八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开展好组内听课活动,抓好常态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

  (3)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4)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班与班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3、促教研

  (1)常规教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篇三】202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

  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篇四: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时间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不知不觉中,闷热、愉悦的暑假生活即将结束,新的学期又将开启。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1.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统编小学德育教材的“法治专册”,意在通过一学期 的法治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了让学生和教师尽快熟悉陌生的知识领域,本册教科书安排了由浅入深的内容,帮助学生从生活人手,感受身边的法律,认识我国的法律体系。

 2.

 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人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成为有道德的人。因此,教材不仅为了儿童过有道德的美好生活,更是通过儿童生活本身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教材以具有道德和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使儿童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同时,教材也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与普遍适用性。这些经教材再加工的生活事件可以为儿童建构生活、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的法律”和“最高法律——宪法”为主要内容和逻辑主线,分别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现实生活和法治体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法律”和“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认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几种法律类型, 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宪法是根本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法律体系。这一课初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简单地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

 2. “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公民意味着什么》包括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与我是中国公民三部分。通过以上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内涵,促进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部分,向学生讲述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何种基本义务,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以“了解国家机构”“认识人大代表”和“知道权力运行”构成逻辑主线。《国家机构

  2 部编版 有哪些》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了解它们的职权,知道国家机关的产生,帮助学生对我国主要国家机构有初步的认知。《人民代表为人民》在认识人大代表如何产生,人大代表职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参政议政的意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国家的民主制度;《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关如何行使权力,权力运行受到哪些监督,权力行使违法会追责,引导学生对公权力及其行使有初步认识,逐步形成法治意识。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依法维权和滥用权利的区别,学习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形成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初步认知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意识到其危害,了解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敬畏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强化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打下基础。

 ㈡教学资源分析 1.第一单元两课的内容切入点和设计思路有极大的不同,在教学时要注意转换思路,引导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第 1 课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共鸣,但涉及的法律规定范围广、内容杂,需要教师学习和掌握诸多细节性的法律知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 2 课离学生生活较远,引入了许多体系性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同时,利用这一课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作为本册起始,帮助学生初步认知法律和法律体系。在前几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逐步渗透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及其作用,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学习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

 2.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公民”的错误理解,比如有学生会缩小公民的范围,认为只有取得居民身份证才是一国的公民,也有学生片面地扩大公民的范围,认为只要属于人类,都是公民。在我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身份和国家密切相关,只有具有我国国籍的人才是我国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注重保护身份证、车票、购物小票等上面记载的身份信息,给违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也有部分国民,公民意识淡漠,在境外学习、工作和生活期间,不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损害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公民享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劳动权等基本权利,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等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

  3 部编版 规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所享有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类型和范围是我们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开展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

 3. 在生活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接触到相应的国家机构,通过新闻报道等会对权力行使受到监督制约的案例有所了解。本单元通过对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等法律知识的初步介绍,重在突出宪法精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本单元教学重点不是要讲授规范严谨的法律知识,而是结合生活实际,以法律知识为载体,突出法治意识的培养。

 4.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为逻辑主线。《我们受特殊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法律属性有所认知,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别关怀,制定专门法律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将视野从未成年人扩大到一般公民,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帮助学生用好法律、维护权利,让学生了解维护权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共有学生 16 名,其中男生 9 名,女生 7 名,六名同学通勤坐校车上学;班级学生都是农村学生。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他们善良,思想比较单纯,他们乐于助人, 活泼好动,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友爱;六年级整体纪律较好,班级物品井然有序,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浮躁、好动,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最然是农村学校,但是大部分家长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习成绩优秀或是良好。但个别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较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学习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

 ㈣教学方法设计 第一,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部分行为表现,本身就体现了对法律的遵守。

  第二,在尊重法律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在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平衡两者的关系,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法治教育的生硬和僵化。应该遵循两种“理”:一种是“法理”(法律精神),一种是“教理”(教育规律),做到“法理”要尊重,“教理”不可违。

  4 部编版

  第三,注重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法律与道德有相通的一面,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相通性,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如诚信教育既可服务于道德教育,也可服务于法律教育。规则、规范教育也具有多重意义既可为儿童法律意识的建立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服务。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这些既是道德教育点又是法治教育点的内容。

  第四,注重将法治知识教育与儿童的行为实践相结合,根据本课法治教育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习与反思,也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律。

 三、因材施教 (一)辅导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辅导措施 对尖子生 个别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基础较好。作业也比较认真。是班上的领头羊。同学们的楷模,学习的标兵。学生也属于聪明的类型。对于课堂上的学习有时候显得有些不耐烦。感觉太简单,太乏味。但有时有很粗心,经常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有一些骄傲。

 1.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2.为了使尖子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3.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4.严格要求。对尖子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 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着力培养。对尖子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6.平等相待。对尖子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

  5 部编版 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对学困生 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

 1.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2.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对特长生 辅导目标:帮助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自我提高 (一)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

  6 部编版 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

 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

篇五: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有 XX 人,其中男生 XX 人,女生 XX 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㈣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㈤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2019 --0 2020 学年

 第一学期

 六年级教学进度表 章 节 题

 目 课时 自 至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6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

  2 宪法是根本法 2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6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2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6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2

  6 人大代表为人民 2

  7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2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6

  8 我们受特殊保护 2

  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2

  期末复习

  《第 1 1 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

 思考。

 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 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 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 18 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辩论。

  思考。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总结提升 板书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第 1 1 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

 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 抢答。

 图片思考导入。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 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1)我的姑姑是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3)我的妈妈在经营一家餐饮:《中华人民共和国 抢答。

  采访、分享。

 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视频认识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通过不同场景中的法律认识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受到法律 的 保 护 和 约束。

 食品安全法》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 8 页活动园)

 【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6、阅读角:课本第 6 页。

 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 100 万并道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8、解释:民法是什么。

 9、相关链接:课本第 6 页。

 讨论:你见过合同吗?你知道合同有什么用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签订合同呢? 10、新闻:建筑工地不少民工没签劳动合同维权难。

 11、律师提醒:劳动者谨记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